5 min read

#5 ToB 创业是做产品还是服务

最近开始夜跑,听了些播客(终于找到播客的使用场景了)。本期分享ToB创业是做产品还是做服务,提炼一些有意思的点。

  1. 做产品还是服务并不是创始人说了算,而是市场决定的。比如中国市场看重服务的价值,海外市场更偏好产品,对企业来说要两条腿走路,相辅相成。为什么中国市场更依赖服务?神策创始人分享了一个小故事,他们一开始走产品路线,写了非常详细的使用手册,结果找到一个种子客户,不看手册用不起来产品,还是得提供服务让客户先用起来产品。所以服务必不可少,需要注意在不同阶段平衡服务和产品的比例。
  2. 做大客户还是小客户,通常大客户特点是客单价高,续费率高,有定制化需求,而小客户正相反,客单价低,续约率低,产品定制需求低,容易标准化。各有取舍。想起去年 IPO 的 HashiCorp,他们的创始人讲述在早期阶段常驻在某客户那提供服务,并一起打磨产品,逐步做成了事。这是从服务到产品的例子,当然,有愿意一起探索合作的客户是件很幸运的事情。
  3. 本期的嘉宾都是围绕数据创业,在互联网行业里大公司普遍会自建数据平台,第一感觉这类创业成功机会可能不是很大,但其实还有很多其他行业的巨头没有普及数字化。鉴于当前各个行业正在逐步数字化转型,相信未来的结果不会差。我认为可以顺着这个思路想想还有哪些上升的趋势,去这些趋势里找机会做事,比在互联网里内卷从长期看收益可能会更多。
  4. 私有化部署会一直存在,不会被 SaaS 取代,两者会长期共存。从产品研发角度看,从支持私有化部署到上云,这样迭代合理很多。
  5. 企业的核心指标常见的有营收、年增长率、续费率这些。国外评估 SaaS 好坏的一个指标是 the rule of 40,指增长率和利润率之和是否达到 40%。除了业务指标外,也要关注产品指标,比如使用时长、留存等。因为业务指标有滞后性,而产品指标相对灵敏,可以及时发现异常纠偏。

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各位有所启发,祝周末愉快!

好文品读

cockroachdb severless 解读 — 作者解读了 cockroachdb 实现 serverless 的动机和思路,值得一品。此外,对于数据库公司的发展路线,是一直做大客户还是标准化产品上云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
Stripe’s payments APIs: the first ten years — API 是业务逻辑的抽象,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方式。Stripe 介绍了他们的支付 API 在这十年里是如何演变的,非常值得一读。

To PaaS or not — Render、Fly 等产品是比较火的 PaaS 产品,正在逐步超越以开发者体验著称的 Heroku。作者对重新发明 PaaS 这种现象做了些思考。

Linear Method — 赋予产品与众不同的是它的价值观。我在今年开始使用 Linear 管理个人项目,实践他们提倡的方法论,比如设置 cycle 控制开发节奏、持续写 changelog、通过 Project 对齐 Roadmap 逐步达成目标等,几个月下来体验很好。

Ghost 5.0 — Ghost 从做博客工具起家,曾经我也用过一段时间,后来静态博客生成器流行,吸引了很多人过去。而 Ghost 继续打磨博客工具,同时继续探索专业创作者或出版商的未来,最终给出了一个答案——发布和分发有价值的内容、寻找并驱动有利可图的行为、参与并发展目标用户,依次发力这三个方向产生飞轮趋势,形成良性循环。恰好创作者经济开始流行,他们趁着这股东风渐渐起飞,2021 年 Ghost 创作者们的营收达到一千多万美金,远超过 Ghost 自身的营收 420 万美金,完成了他们的目标,从最初的工具到构想中的平台。此外,我很欣赏他们的做事态度,不受外界影响,默默地做好产品,坚持自己的发展路线。

产品和工具

JSON Hero — 使用过体验最赞的 JSON 可视化工具。

Fruits — 小而美的产品,给创作者提供平台售卖数字内容,有点类似 Gumroad。

redactle — 填词猜维基百科条目,比 wordle 难太多了。还找到一个字谜游戏 Semantle,根据语义猜词。各有特色。

Naive UI — 在个人项目里深入使用了这个库,不仅组件齐全,而且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特立独行的品味,看到了万青的歌词、周杰伦的歌名、村上春树的小说、对阿里黑话的调侃,还有很多不一而足。总之,即使用不上也值得去看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