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11 做有内心确定感的产品
本周业余时间听完了梁宁的产品思维 30 讲这门课。因为我不是产品经理,无法从专业角度解读,不过从开发者角度看内容不错,让我明白做好一个产品需要有哪些考量。我们设计系统时,需要在扩展性、健壮性、维护性等方面做出权衡,设计产品也一样,存在所谓的金线,比如确定性、依赖性、核心战略等等。
作者从心理学、机会判断、系统能力、用户体验、创新模式等维度讲了很多案例和方法论,受益匪浅。我印象最深刻的关键词是确定感和依赖。为什么是这两个词?因为确定性的东西会让人留念,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。所以好的产品会持续地提供给用户可以依赖的确定性。想想我们喜欢的产品是否有这类特质。
课程中还提到点线面体、三级火箭等创新战略,都很有价值,让人明白互联网产品背后运作的逻辑。这里着重解释下点线面体,想象自己是一个点,这个点在一条线上,这条线在一个面上,这个面在一个体上。每个点的运动趋势最终取决于依附的体的运动趋势,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选择大于努力。比如抖音的成功仅仅是产品本身做得好么?显然不是,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浪潮和 4G 通信的普及,就不会有短视频应用的爆发。其实我们都明白趋势的力量,只不过点线面体把这件事更具象更结构化地表达出来。
上完这门课,觉得作者不仅是在教授如何做好产品,也是在讲如何过好人生。好的产品要持续提供给用户内心确定感,好的人生同样要持续做有内心确定感的事情。
好文品读
像打造产品一样写文档 — 在内网恰巧看到这篇文章,如何用 2.5 维度描述业务,角度很好,值得实践。
Web Applications 101 — 一篇介绍 web 应用架构演进的好文,解释了传统的后端渲染、SPA、SSR 和 SSG,很适合 web 开发新手和后端工程师。
Four Eras of JavaScript Frameworks — 介绍了这几年来 js 框架的发展历程,从史前无序到逐步达成共识。我能想到几点发展趋势,比如1)结合 serverless 和 edge computing 更靠近用户,响应更快;2)更稳定更快的运行时环境。
The Architecture of a Web 3.0 application — 介绍了 web3 应用的典型架构。趁着现在市场进入熊市,静心思考 web3 是否真的是未来。
The Economics of Data Businesses — 介绍了数据商业经济的来龙去脉。
产品和工具
Grafana — 才发现 Grafana 打造了 LGTM stack,推出了 Cloud,免费额度够个人折腾。
Markdoc — Stripe 出品的一套设计灵活、基于 markdown 语法的文档渲染框架。理论上,一份文档可以在任何框架里使用,只要实现对应的渲染器。目前官方支持渲染成 HTML 和 React,期待开源社区支持实现 Vue。
Interval — 很多时候工程师需要写内部平台或工具,但是不想实现 UI,这个产品提供 SDK,通过调用函数实现渲染前端页面,能够节省大量宝贵的开发时间。
CodeSee — 通过可视化的形式,提升工程师上手新代码仓库体验。